「媽媽手」症候群,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,又被稱為迪魁文氏症,是一種因肌腱與滑膜發炎而導致手部疼痛和活動受限的疾病。

這種症狀多見於30至50歲女性,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六倍,尤其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頻繁使用手部的人群,例如洗衣、擰毛巾等家務活動。新手媽媽在孕後期由於賀爾蒙變化,滑囊更易發炎,加上不當的手部使用方式,如抱嬰兒時手腕過度彎曲,大拇指過度外展,都可能導致這種病症的發生,這也是為甚麼這種病症被稱為「媽媽手」。

 

  媽媽手的主要症狀包括大拇指近手腕處的持續疼痛和腫脹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活動受限、觸摸到凸起的腫塊等情形。不過媽媽手並非無法治療,輕微的病例其實可以通過休息和冰敷來減少症狀,但情況嚴重時就會需要配合醫生的復健治療,如:使用護具固定大拇指、服用消炎止痛藥。更嚴重的情況,甚至需要注射局部類固醇或進行手術。對於治療媽媽手常見的物理治療方法包括:熱療、電療、超音波治療和局部按摩等。

 

  預防媽媽手的不二法門就是休息,給予手部足夠的休息時間,避免長時間、重覆的手部動作。若是家中需要照護新生兒的話,也要注意哺乳和抱嬰兒時應注意姿勢,盡量避免拇指過度負荷。

  家裡的和諧從來不是一個人的責任,適當的分擔家務及育兒的責任,給予每位成員休息的時間是十分重要的,不只媽媽要給予自己適當的休息時間,伴侶也要作為強大的後援,給予適當的幫助,才能有效的預防媽媽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