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早晚勤擦保養品,是許多人的肌膚日常。
然而,你是否曾懷疑過:這些擦在臉上的精華液、乳霜,究竟有多少真的被肌膚「吸收」了?皮膚科醫師李杰年提醒我們,雖然肌膚的表皮層厚度僅約 0.3 毫米,但它的屏障功能異常堅固,這也意味著,大多數保養品的成分其實只能停留在表面,難以深入肌底發揮實質功效。
表層水嫩 ≠ 肌底健康
如果保養成分無法順利穿透肌膚屏障,那麼看似光滑水嫩的膚況,很可能只是短暫的假象。當肌膚底層仍處於乾燥、缺水、油水平衡失調的狀態,就容易出現脫皮、泛紅,甚至反而變得更出油等問題。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使用保養品後,當下感覺不錯,但幾天後膚況反而更糟的原因。
此外,許多針對黑斑、細紋或膠原蛋白流失的高效保養品,若其活性成分無法進入真皮層,那麼修復效果自然大打折扣。尤其是在季節交替或醫美術後等肌膚較為脆弱的時期,深層營養無法吸收,也將直接影響肌膚修復與舒緩的進程。
讓保養成分「進得去」,才能真有感
許多人投資高單價精華液或乳霜,卻發現效果不如預期,原因往往在於吸收率不佳。正如李杰年醫師所言,若想讓保養真正發揮價值,需藉由專業的導入技術,幫助營養分子穿越表皮屏障、直達肌底。
皮膚科醫師江紀萱指出,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導入技術,包括微針、氣動注入、冷凍霧化、紅外線導入等,都能有效提升滲透效率。特別是與雷射、光療等醫美療程結合使用,更能放大修復、保濕與美白效果,是許多專業診所常用的術後搭配方案。
非侵入式導入:敏感肌與日常保養的最佳選擇
對於不敢嘗試侵入性療程或本身膚況敏感者來說,近年興起的「非侵入式導入儀」是一項溫和又有效的選擇。這類導入技術多採用電穿孔經皮傳輸技術,透過短暫打開肌膚表面的微通道,讓大分子保養成分有機會滲透進肌膚深層,無需破壞表皮、無痛、無創,使用方便又安全。
這種方式不只適合術後修復期,也很適合做為日常保養的升級版,特別推薦給:
- 膚況脆弱、容易過敏者
- 年長者,肌膚代謝慢、修復力弱
- 想提升保養品吸收率者
- 害怕微針或入侵性療程的人
回歸保養根本:保濕與防曬是關鍵
江紀萱也特別強調,在所有技術與產品之前,保濕與防曬永遠是最重要的兩大基礎。防曬能有效阻隔紫外線帶來的肌膚老化、斑點與癌變風險;保濕則維持角質層健康,強化肌膚屏障,避免脫屑、緊繃與敏感狀況發生。
台灣屬於高溫高濕、氣候變化劇烈的地區,肌膚經常面臨油水不平衡的困擾,更需要在日常中落實這兩個步驟。即便你用的是頂級保養品,如果忽略了保濕與防曬,整體保養效果都將大打折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