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7 月,台灣正值盛夏,高溫、強烈紫外線、頻繁外出以及冷氣空調使用頻率上升,成為影響肌膚穩定的主要變數。
本月的肌膚保養策略,應聚焦於「抗炎舒緩」、「穩定膚況」、「修復屏障」,以降低外界刺激對肌膚的損耗,同時預防痘痘、曬斑與敏弱等常見問題。
以下將從四個面向,帶領讀者系統性掌握 7 月肌膚保養核心重點:
➊ 天氣與肌膚變化:認識7月肌膚壓力源
7 月的高溫與濕度變化劇烈,是肌膚調節機能的大挑戰:
- 強烈紫外線:UVA 穿透力強,傷害真皮層膠原蛋白;UVB 易造成曬紅與色素沉澱。
- 空調環境導致乾燥:長時間處於低濕度環境,角質層水分流失,易感乾癢與泛紅。
- 皮脂與汗水分泌旺盛:混合油性肌膚者易產生毛孔堵塞、粉刺、痘痘問題。
- 戶外活動頻繁:增加接觸空汙、塵蟎、花粉等致敏源的機會。
→ 關鍵應對策略:保濕鎖水、抗氧化防曬、強化肌膚屏障功能。
➋ 保養關鍵一:清潔力與修護力的黃金比例
清潔過度或清潔不足,皆是造成夏季肌膚問題的根源。正確的潔淨與修護節奏,需根據膚況做出微調。
- 早晨清潔建議:選擇溫和型氨基酸潔面,洗去夜間皮脂與汗水,但不過度去除皮脂膜。
- 夜間清潔建議:如有防曬、彩妝,務必雙重清潔,卸妝產品建議選擇植物油基或酯類配方,降低清潔後乾澀。
- 避免使用強力去角質:7 月角質更新快,但不可頻繁磨砂。建議以水楊酸、果酸類溫和煥膚,每週 1~2 次為宜。
→ 加強修護步驟:洗後 60 秒內立即使用舒緩型化妝水或修護精華,穩定肌膚微生態。
➌ 保養關鍵二:防曬不是選項,而是每日基本工事
7 月每日紫外線指數多達 10+,即便陰天亦有高達 70% 的紫外線穿透力。
- 物理性與化學性防曬搭配:敏感肌建議選用氧化鋅、二氧化鈦為基底的物理性防曬,降低致敏風險。
- 防曬指數選擇:日常通勤使用 SPF30/PA+++;長時間戶外活動則建議 SPF50/PA++++。
- 補擦頻率:每 2~3 小時補擦一次,特別是戶外、高流汗活動後。
- 防曬噴霧或氣墊作為補擦工具:避免破壞妝容,同時維持防護效果。
→ 額外防護建議:搭配帽子、陽傘、抗 UV 衣物,降低曬傷與光老化機率。
➍ 保養關鍵三:炎症舒緩與屏障修復並進
夏季肌膚易進入「亞健康」狀態,特別是泛紅、刺癢、敏感現象日益明顯。
- 舒緩成分建議:添加積雪草、洋甘菊、金盞花、神經醯胺等成分,有助抗炎修復。
- 晚間修護精華使用時機:建議每日夜間固定塗抹含有 B5、角鯊烷或鎖水多醣體的修護精華,協助肌膚夜間修復。
- 避免過度實驗新產品:夏季膚況波動大,建議維持簡單、穩定配方的保養流程。
→ 補水保濕建議:導入「化妝水 → 精華液 → 乳液 → 凝霜」的分層保濕概念,確保不同分子量能有效滲透與鎖水。
➎ 飲食與作息:養膚不能只靠保養品
肌膚是整體生活習慣的反映,以下三項生活方式建議,是穩定膚質不可忽略的內在工程:
- 攝取抗氧化營養素:多補充富含維生素 C、E、多酚類食物(如莓果、番茄、堅果),對抗紫外線造成的自由基傷害。
- 足夠飲水:每日建議攝取 2000c.c. 以上白開水,有助代謝廢物、維持皮膚水分。
- 穩定睡眠作息:深層睡眠時皮膚修復最活躍。建議固定作息時間,避免熬夜。